心機型人格

縱橫職場數十年,總要遇上幾個奇葩,和幾個好友聊起,遂燃起寫下職場心機型人格的念頭,以下網路研究,輔以田野調查,並請AI校稿,寥以分享。

  • 綠茶心機型人格:大眾最熟知的一種心機人格,其手法廣為流傳且易於模仿,在人群中占有相當比例,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表現。外貌未必出眾,但擅長營造一種真誠、無知的形象——女的撒嬌顯柔弱,男的無辜扮可憐,藉由表面上的「裝傻裝笨」來爭取他人資源與情感支持。常走「訴苦」路線,經常提及如「太累了」、「真的不會」、「壓力很大」等理由,目的在於激發他人的保護欲與同情心,進而被原諒其失誤、疏忽、偷懶,甚至是脫軌行為與工作惡習,讓人誤以為一切「不是故意的」,甚至進一步獲得資源幫助。在女漢子盛行的時代,女性綠茶型心機者的行徑雖易被識破,卻仍不乏成功案例,因為這種柔弱形象符合部分社會對「可親女性」的期待;而男性綠茶型心機者則經常隱身於「陽光青年」的外表下,讓人更難警覺而更易成功。
  • 紅茶心機型人格:紅茶型心機者通常具備出眾的外貌與打扮技巧,偏好濃妝、亮眼服裝,並勇於展現個人魅力與自信形象。儘管外在給人強烈感官印象,對外卻常強調自己內心單純、性格與外表反差極大,試圖建立出「外放卻無害」的雙重人設。在人際互動中,這類人格可能傾向於策略性說詞,包含責任迴避、混淆真相,甚至將自身過錯轉嫁他人,間接挑動他人關係與信任感。隨著相處時間增加,旁人可能逐漸對其話語產生保留態度,傾向保持懷疑或距離。極端型紅茶心機者,常被比喻為「現代職場版宮鬥狠角色」:擅長觀察權力結構與人際弱點,靈活運用個人魅力爭取資源與曝光機會,並不惜出手背後傷害同儕。這可能表現在鑽營制度縫隙、工作責任規避或對上位者的過度迎合,最終目標是爭取有限機會與最大化個人利益。
  • 聖母心機型人格:所謂「聖母型心機者」,表面展現無私、溫柔、善解人意,話語中常帶有溫婉與關懷色彩,彷彿永遠站在道德與和平的一方。擅長使用一句句聽來無害、甚至勸人向善的話語,如「不要把別人想得太壞」、「不要為這種小事動怒」、「我很想幫你,但我真的不會」等,營造出一種“我盡力了”的溫柔人設,或是偏袒表面弱者,看似正義,其實忽略事實全貌。然而,這樣的外在純良形象,往往掩蓋了更深層的心理機制。他們內心並非真的溫暖,而是帶著某種冷漠與逃避責任的傾向,對於他人困境缺乏實質同理與幫助意願,甚至不自覺地將他人置於更困難的處境,卻始終不認為自己與之有關。最可怕的是他們並非有意算計,而是他們往往真心認為自己是好人,缺乏對自我行為後果的認知或責任感,這比刻意操控來得更加隱性、更難防範。其意象隱喻,就像是站在蓮花池中央的白蓮——出淤泥而不染、亭亭玉立,然而腳下的根部,卻悄悄攀附於混濁泥濘,吸收環境的不潔,只為持續綻放「潔淨」的形象。這種無害而無知的心機,比刀鋒更無聲,也更難防。
  • 茶水心機型人格:這類人經常活躍於辦公室茶水間或休息區,看似隨和健談,實則善於蒐集他人私事與八卦,再於私下轉述、添油加醋,成為人際間隱性的挑撥者。他們擅長與多數同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係,見人說人話、見鬼說鬼話,前一刻可能在抱怨某人,下一刻又能若無其事地共赴聚餐同行。他們特別擅長營造虛假的親密感,不論是「塑料閨蜜」還是「假面兄弟」,都只是手段而非真情。表裡不一、巧言令色,是典型的辦公室小喇叭與隱性操盤手。

原網路常見詞彙如「綠茶婊」、「紅茶婊」或「聖母婊」等,在此改以「心機型人格」替代「婊」。一來這些行為模式不限女性,二來一個人身上往往不只呈現單一類型,有時會混合多種心機傾向。在下集,我們來探討「咖啡型」、「奶茶型」以及「公主/王子型」心機人格。

  • 咖啡心機型人格:有些咖啡,香氣撲鼻、拉花精美,看似令人著迷;但一入口,卻是濃烈的苦澀,甚至讓人胃中翻攪。等你意識到不對勁時,早已吞下肚中——這正是咖啡心機者的真實寫照:外表精緻迷人,內裡卻暗藏難以察覺的算計。咖啡心機者初見時,總是展現出知性有禮、氣質洋溢的形象。打扮得體、談吐大方,舉手投足都散發著一種都市感的洗練與從容;對人主動熱情、思緒清晰,擅長傾聽、給予建議,既理性又溫柔,令人心生好感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你會發現背後藏著深沉心機。其手段不像紅茶那樣明亮顯見、也不如綠茶那樣扮演柔弱,而是以「理性」、「效率」、「邏輯」之名,將自己抽離責任核心,優雅甩鍋,不留痕跡。當他們發現某人無利用價值時,會有禮貌地保持距離;一旦對方可能影響他們的績效或評價,便會用包裝過的語言與高明話術,巧妙地將風險轉嫁他人,同時還能自我說服那是「最合適的決定」。從表面來看,他們或許比任何人都理性、冷靜,甚至還能在團隊中扮演「中立調和」的角色。但這份「中立」,有時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形象與利益。在某種程度上,咖啡心機者與聖母型的白蓮花心機者如出一轍,前者以道德高地掩飾情感冷漠,後者則以理性與體面遮掩利己本質。其辯駁理由,白蓮花可能會說「我沒有傷害他,是他逼我拿刀」,而咖啡心機者則會說「這是為了團隊、為了專案,別無選擇」。兩者同樣在欺騙自我,只是選擇的言語與策略不同。
  • 奶茶心機型人格:所謂「奶茶型心機者」,總給人一種平易近人、常保微笑,甚至甜美可人的印象。如要與其他類型比較,奶茶型比綠茶型少了些刻意與表演,多了幾分自然與親和;比紅茶型少了裸露與挑逗,多了一份單純可愛;而與知性冷靜的咖啡型相比,奶茶型更像那個讓人無法拒絕的可愛學妹,親近無壓。初階版本的奶茶型,擅長以柔弱的一面引發他人保護欲,不需多加戲劇性的訴苦或控訴,便能自然獲得關注與協助。進階或熟年型的奶茶心機者,則往往以甜美的微笑與溫柔的聲線行走於人際之中,習慣長期依附他人,缺乏堅定的中心思想,進而透過「附和」來尋找自身定位。他們的語錄中常出現:「對啊,我也這麼覺得」或「那你覺得呢?」──這不只是迎合、也藉此隱藏沒有個人想法的弱點,更是一種策略性地營造親和感與安全感。擅長將從他人那裡獲得的資訊、觀點或意見進行包裝,再以自己的方式輸出,巧妙地讓外界認為那是他們的原創或洞見。這類型常被形容為「甜姐兒」、「小奶狗」、「小甜心」。正如電影《賭聖》中黎明那句經典台詞:「他好像永遠對著你笑,笑得你心裡發寒。」──這正貼切形容了奶茶型心機者那種不動聲色、卻能讓人心生寒意的親和攻勢。
  • 公主/王子型心機型人格:在現代職場這類「公主/王子型」人物越來越常見。多來自物質條件優渥、背景良好的家庭,少有面對現實挫折的經驗,因此常展現出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與理所當然。「溫和型」的公主王子,通常個性和善,沒有明顯企圖心,做事不積極但也不會太惹人厭,有時樂於出手請客展現大方的一面。因為沒有生存壓力,這類人往往缺乏效率、識人不清,對自身能力的認知不足,部分人甚至喜歡誇下海口,容易讓人又愛又恨。而「具心機」的公主王子則顯得更為棘手。他們習慣只挑選高曝光、能獲得掌聲的工作或機會,對於需要默默執行、吃力不討好的事務則習慣推諉他人。雖然有不錯的背景與資源,卻缺乏真正的格局,對小事斤斤計較,容易感到委屈,動輒指責他人拖累自己,滿腹怨言,時常以「受害者」姿態博取同情。這類「壞蛋版」的公主王子最大特色在於——極度的利己主義。他們眼中只有自己,一切標準皆以自身得失為核心。只要自己沒拿到的、沒有佔上風的,就自動視為別人的錯,世界理所當然應該圍著他們打轉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