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治上的空洞言辭:朱立倫的教訓

 🔵從朱立倫的空話開始:一場看不見靈魂的領導悲歌

我曾在桃園的非營利組織服務,當年承攬「桃園區青年志工中心」,主管機關是當時尚未解編的青輔會。有次我們帶著一群來自國小、國中、高中到大專的青年志工們,到桃園縣政府與時任縣長朱立倫座談。縣長行程繁忙,整場活動他只安排了出席座談那一段。我至今仍記得,一位大專生站起來問他:「縣長,您自己有什麼志願服務經驗可以分享給我們嗎?」

這是再直白不過的問題,不帶挑釁,也無需準備,對一個領導者來說,若真有心從政、從民眾中來、到民眾中去,理應滿懷熱情地分享他與社會的互動、參與、甚至失敗與學習。但朱立倫卻只是輕描淡寫地打著空話:「志願服務很重要、青年是希望」云云,講了五分鐘,卻什麼都沒講到。他沒有給孩子們任何具體經驗,也沒有展現哪怕一絲真誠。

我當時心想:如果一位地方父母官連對青年都無法誠實面對,那將來面對風暴呢?

答案,我們如今看得再清楚不過。

🔹一、政治風暴中說一套做一套的雙面性格

宋建梁被檢調約談,牽涉國徽仿納粹風波,朱立倫第一時間選擇不是切割,而是解釋:「他穿中山裝、戴納粹徽章,是為了諷刺民進黨!」語氣理直氣壯、毫無反思。等輿論炸鍋,他立刻翻轉立場,否認宋為黨員,急忙劃清界線。

這種反覆跳針、毫無原則的態度,既無誠信,也無格局。當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政黨裡的問題份子引發爭議,選擇第一時間護短、護謊,而非處理,這不是領導者該有的作為,這是逃避責任的表現。

🔹二、遊行變投案?話術變自爆

在4月26日的國會改革遊行中,朱立倫高喊「我們要去投案!」,現場記者滿臉錯愕。後來又改口說「不是我帶人包圍北檢,是民眾自發的」,結果被媒體翻出現場影像與語錄,證明他就是全場最先喊出「北檢見!」的人。

一個政黨的最高領導人,在最需要定調與穩定情勢的時刻,不斷失言、推託、逃避,甚至玩文字遊戲,讓人懷疑:這樣的人,能帶領國民黨走出低谷?

🔹三、罷免對罷免,卻作弊還輸

面對民進黨以罷免反制黃國昌與王鴻薇等人,國民黨發起以罷制罷,卻從一開始就漏洞百出。不僅發動案數明顯落後,更接連傳出偽造連署、死亡連署,甚至四叉貓爆出贊助掛號信費用的鬧劇,國民黨青年軍拉不動連署還踩紅線,最後不只沒能反擊對手,反而自己深陷官司風暴。

所謂「作弊還輸」,這句話如今成了國民黨的最佳註解。這不是「被打壓」,這是「自己打自己」。

🔹四、希特勒比喻自曝國際失格

朱立倫為了攻擊賴清德與民進黨政府,不惜用「納粹」與「希特勒」形容其執政風格,這番言論立即招致多個歐美駐台使館以極為嚴正的聲明譴責,措辭之重、罕見之嚴。朱立倫身為曾經的行政院副院長、也是曾任地方首長與現任黨主席,難道不知納粹與希特勒的歷史重量?還是早已忘了自己身為政治人物在國際眼中的責任?

他非但不道歉,還試圖轉移焦點、逃避責任,這樣的領導人,究竟帶領黨去哪裡?

🌀結語:國民黨的沉淪不是天災,是人禍

從馬英九到朱立倫,國民黨在兩任黨主席的領導下走向災難:空洞的話術、錯誤的政治判斷、毫無危機處理能力,再加上反民主、仇恨動員的操作,只會讓國民黨愈陷愈深。

台灣人民不是沒給過機會,而是給了太多次。若國民黨不痛定思痛、誠實面對自己的傲慢與無能,繼續用舊腦袋想走出新路,那麼,它就該被淘汰。

政治不是演講比賽,更不是話術競賽。真正的領導,是在風暴來臨時,能讓人民看到方向與堅定。而不是像朱立倫這樣,在風暴中慌張、漂浮、亂喊口號,只留下滿地荒謬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