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介
DaVinci Resolve 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後期製作工具,廣受從業餘愛好者到專業人士的影片創作者歡迎。它將剪輯、視覺特效 (VFX)、調色和音效設計整合在一個應用程式中。本簡報將深入探討 DaVinci Resolve 的核心功能、優缺點、適用情境,以及對新手的建議和效能優化技巧。
DaVinci Resolve 概覽
DaVinci Resolve 由 Blackmagic Design 開發,被譽為「業界標準的後期製作工具」。它提供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,滿足各種影片製作需求。
主要功能模組 (頁面)
DaVinci Resolve 的工作區劃分為多個專注於不同影片製作流程的頁面:
媒體 (Media): 用於「導入、管理和組織影片素材」。
剪輯 (Cut): 專為「快速剪輯和整理片段」設計,提供簡化的時間軸,適合快節奏專案。
編輯 (Edit): 提供「更完整的剪輯功能,例如多軌時間軸、轉場效果和標題製作」,適合精細調整。
Fusion (視覺特效): 用於「創建複雜的視覺特效和動畫」,是一個基於節點的合成工具,能處理從簡單文字動畫到複雜 3D 合成。
調色 (Color): 提供「專業的調色工具,用於調整影片的色彩和風格」。這是 DaVinci Resolve 的「成名作」,許多電影公司都用它進行調色。
Fairlight (音效與混音): 用於「混音、錄音和音訊後期製作」,提供業界標準的音訊工具。
輸出 (Deliver): 用於「設定影片格式、編碼和解析度,並將影片導出」。
版本與定價
DaVinci Resolve 提供兩個主要版本:
免費版 (DaVinci Resolve Free):
功能「完整」,包含剪輯、調色和音訊的大部分核心功能。
適合「初學者和業餘愛好者」,或用來製作 YouTube 和社群媒體影片。
「免費」且無浮水印。
限制包括:不支援協同作業、更多進階特效有限、渲染速度較慢、不支援某些高階格式(如 AVCHD、HEIF、J2K HT、Sony XAVC)、缺乏 AI 功能(如臉部偵測、鏡頭校正、降噪和 3D 剪輯工具)、對某些常見編碼器(如 H.264/H.265 的 4:2:2 或 10-bit)在 Windows 和 Linux 上不支援硬體加速。
對於調色功能,免費版「幾乎完全免費」,足以滿足大多數 SDR 內容的調色需求。
專業版 (DaVinci Resolve Studio):
提供「更進階的功能」,如協同作業、更多特效和更快的渲染速度。
包含音訊轉錄等智慧功能,可「快速生成字幕」。
提供進階工具,包括臉部偵測、鏡頭校正、降噪和 3D 剪輯工具。
「一次性購買約 NT$9,490 (USD $295)」,包含所有現有和未來的版本,性價比高。
支援最高 32K、120 FPS 輸出。
支援多 GPU 加速渲染。
DaVinci Resolve 的優點與缺點
優點
功能全面且整合: 「包埋剪片、視覺特效、調色同埋音效設計,全部喺一個應用程式搞掂晒!」這大幅提升工作流程效率,減少不同軟體間的切換。
強大的調色能力: 「調色是DR的成名作。」免費版已提供極其強大的調色工具,甚至有用戶認為「免費版調色感覺比付費的 Adobe 還好」。
優秀的免費版本: 「免費版就已經有完整功能」,對於初學者和業餘愛好者來說,提供了專業級的工具而無需投入成本。
穩定性高: 相較於某些競爭產品(如 Premiere Pro),DaVinci Resolve 被認為「DR比較穩定」,減少了當機和凍結的情況。
一次性購買,性價比高: Studio 版本的買斷制使其長期成本遠低於訂閱制的 Adobe 系列產品。
社群與教學資源豐富: 擁有活躍的 Reddit 社群和大量的線上教學資源,「網路教學資源一點也不輸給Audacity」,有助於用戶學習和解決問題。
使用者體驗良好: 許多用戶表示其設計不像是在「故意刁難使用者」,讓剪輯體驗從「我不喜歡這個但為了創作的樂趣我可以忍耐」變成「欸,這還不錯耶…」。
缺點
學習曲線: 儘管對新手友好,但由於功能眾多,「會有一定的學習曲線」。
免費版功能限制:
字幕: 免費版「不具備自動音訊轉文字功能」,需手動或借助第三方工具。
編碼器與硬體加速: 在 Windows/Linux 上,免費版不支援某些常見編碼器(如 H.264/H.265 的硬體加速),可能導致「檔案載入超慢」和渲染速度較慢。
進階特效: 部分 Studio 版的進階特效(如降噪、Magic Mask、Surface Tracker)在免費版中不可用。
10-bit 影片支援: 免費版不支援 10-bit 影片調色,這對專業調色來說是一個限制。
多螢幕支援較弱: 部分頁面(如剪輯和輸出)在多螢幕設置下利用率不高,導致「常常發現自己有一個螢幕沒用到」。
缺乏與外部軟體的高效整合: 例如,與 Adobe Illustrator 和 After Effects 的「來回編輯」功能不如 Adobe 生態系方便,通常需要匯出 ProRes 檔案再匯入。
渲染機制: 有用戶表示「我想念 Media Encoder」,因為 DaVinci Resolve 不支援背景渲染和從單一專案同時建立多個輸出檔案。
不支援多專案同時開啟: 不像 Premiere Pro 可以同時開啟多個專案,這在需要從其他專案抓取素材或時間軸時不便。
DaVinci Resolve 的適用情境
DaVinci Resolve 適用於廣泛的影片製作領域:
電影製作: 「長期以來都是好萊塢電影製作的標準工具」,因其專業工具和協同作業功能。
電視節目製作: 廣泛應用於新聞、綜藝、電視劇等,提供所需的剪輯、調色和音訊功能。
廣告製作: 調色和視覺特效功能使其成為製作具吸引力廣告影片的理想選擇。
網路影片創作 (YouTuber): 「非常適合 YouTuber 和其他網路影片創作者」,因其強大的功能和免費版本。
個人工作室 (業餘到專業): 「DaVinci Resolve(免費版就能搞定一切)」。
新手入門指南
DaVinci Resolve 被認為是「絕對適合」初學者的軟體,其直觀的介面和豐富的線上資源有助於快速上手。
安裝與設定
下載: 從 Blackmagic Design 官方網站下載安裝程式。
系統需求: 確保電腦符合最低系統需求,包括多核心處理器、至少 16GB 記憶體和專用 GPU。
安裝: 依據作業系統 (Mac/Windows) 步驟完成安裝。
首次啟動: 選擇預設喜好設定,並可利用「歡迎教學」熟悉基本功能。
介面與工作流程
初學者應熟悉以下核心頁面:媒體、剪輯、編輯、視覺特效 (Fusion)、調色、音效與混音 (Fairlight)、輸出。
建立你的第一個專案
命名專案: 輸入描述性名稱。
設定專案參數: 透過右下角的「專案設定」調整技術參數。
調整解析度與影格率: 在「主設定」標籤頁中,依輸出需求選擇解析度和影格率。
時間軸設定: 建立新時間軸,並確保設定與專案一致。
匯入媒體素材: 將檔案拖放到「媒體池」。
儲存專案: 定時點擊「檔案」選單並選擇「儲存專案」。
基本剪輯技巧
導入媒體: 將影片、影像、音訊檔直接拖放到「媒體池」,或使用「檔案」選單匯入。
整理素材:
使用「分類資料夾」整理專案元素(如影片片段、照片、音訊)。
套用「元數據標籤」加快搜尋與檢索。
使用「代理媒體」減少檔案大小,加快剪輯處理速度,尤其是在效能較低的機器上。
裁切與修剪片段:
使用「刀片工具 (B 鍵)」在時間軸上分割片段。
使用「波紋編輯」工具調整片段邊緣,時間軸會自動封閉空隙。
切換到「修剪模式 (T 鍵)」,使用「滑動編輯」移動素材內容,相鄰片段會自動調整。
重要提示: 強烈建議開啟「連結選擇」功能,以避免音訊和視訊不同步。
調整音量: 在時間軸上選中片段,在音訊面板中拖曳「音量」滑桿,或直接調整音訊軌道中的白線。建議「降低背景音樂」音量,並可透過拖曳音訊片段角邊建立「淡入和淡出效果」。
添加文字和標題: 點擊「特效庫」,選擇「標題」類別,拖曳到時間軸上,並在「檢視器」面板中修改內容、字體、大小、顏色和位置。
添加轉場效果: 點擊「特效庫」,選擇「影片轉場」類別,將喜歡的轉場拖曳到兩個片段之間。常見的轉場包括「交叉溶解」和「平滑剪接轉場」。
添加簡單特效: 打開「特效庫」,前往「OpenFX 分頁」,選取特效(如高斯模糊、暗角)拖曳到片段上。
運用關鍵影格實現動畫效果: 在「編輯頁面」的「檢視器」面板中,選擇要製作動畫的屬性(如位置、縮放、不透明度),點擊鑽石菱形圖示設定初始關鍵影格,移動播放頭調整屬性數值,軟體會自動建立關鍵影格。可在「關鍵影格編輯器」中精修細節。
快速調色
即使是初學者,也能利用 DaVinci Resolve 的基本調色工具快速改善影片色彩。點擊「顏色」按鈕進入調色工作區,使用「色彩平衡」、「對比度」、「亮度」等工具調整影片。調色時建議使用「並排檢視」比較前後差異。
字幕添加
免費版挑戰:免費版不具備自動音訊轉文字功能。 替代方案:
手動添加字幕: 最耗時但可完全掌控內容和樣式。步驟包括選擇「標題」工具、添加文字、調整大小顏色位置、手動調整時間軸。可下載免費字幕範本。
第三方字幕工具: Blink、Descript、CapCut (部分功能收費)、Adobe Express (部分功能免費) 等,通常使用 AI 生成字幕檔案,再匯入 DaVinci Resolve。需注意付費牆和匯出格式相容性。
免費外掛:
Tom Moroni 的 AutoSub: 免費的 DaVinci Resolve 字幕外掛,設定可能較複雜。
Orson Lord 的 Snap Captions: 免費外掛,提供多種進階字幕功能和動畫字幕。安裝步驟簡單,使用時需選擇源字幕軌和 Text+ 模板。
導出影片
完成剪輯和調色後,點擊「交付」按鈕進入交付工作區。 常用設定:
格式: 建議「MP4」,相容性高。
編碼: 建議「H.264」,畫質良好且檔案小。
解析度與影格率: 建議與專案設定相同。
位元率: 越高畫質越好,檔案越大。 流程:設定完成後,點擊「新增至渲染佇列」,然後點擊「開始渲染」。
效能優化與硬碟配置
為了優化 DaVinci Resolve 的效能,特別是渲染和快取,建議採取多硬碟配置:
作業系統硬碟: 內建 SSD,用於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。「M.2 1TB SSD,讀寫速度 3500mb/s」是理想選擇。
快取硬碟: 專門用於 Resolve 的快取,速度越快越好,因為「從這裡讀寫資料是影響播放速度的主要瓶頸」。
工作媒體硬碟: 快速的 SSD 硬碟或 SSD RAID 配置,用於存放目前專案的媒體素材。應「永遠連接到系統」。
歸檔儲存: 專案完成後,將其從工作媒體硬碟移到此處。可以是大型 HDD 或 HDD RAID,不需要高速,用於長期存取。
備份: 使用外部 HDD 等做幾個備份,以防資料丟失。
傳輸硬碟: 用於從客戶或其他來源傳輸資料到工作硬碟,通常速度不快,不建議直接在上面工作。 重點:分離讀寫操作可以「讓資料傳輸速度更快」。如果所有操作都在同一個硬碟上,會「拖慢軟體速度」,尤其在渲染/快取時。若硬體資源有限,可使用代理檔、降低時間軸解析度來優化效能。
結論
DaVinci Resolve 是一款功能強大且不斷進化的影片編輯軟體,無論是免費版還是付費版,都為創作者提供了極佳的工具集。對於尋求專業品質成果的影片製作者,特別是預算有限的個人創作者,DaVinci Resolve 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選擇。雖然學習曲線存在,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活躍的社群使其成為一個值得投入的平台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