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台灣的發錢政策記錄

台灣政府歷年來發放「消費券」或「普發現金」以刺激經濟或分享經濟成果的政策,主要有以下幾次:


1. 2009年:振興經濟消費券 (消費券)

  • 發放金額: 每人新台幣 3,600元

  • 形式: 紙本消費券(不可找零、有使用期限)

  • 實施細節:

    • 發放對象: 不分年齡、收入,凡於2009年3月31日前出生並具中華民國國籍者,或2008年12月31日前取得外僑居留證的外籍配偶等,皆可領取。

    • 領取方式: 採類似選舉投票模式,至指定地點領取。

    • 使用期限: 有效期限至2009年9月30日。

    • 財源: 以舉債方式編列特別預算,總計約858億元。

  • 前因後果:

    • 前因: 主要是為了應對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。當時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,在國際需求急遽萎縮下,產業生產衰退,失業率在2009年達到30年來新高(5%-6%),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大幅下降。政府希望透過發放消費券,在短期內刺激國內消費,提振經濟景氣,避免企業倒閉和失業潮擴大。

    • 後果: 消費券發放後,確實帶動了一波消費熱潮,許多商家配合推出促銷活動。國際媒體也對台灣此舉有所報導。然而,也有審計部和學者指出其成效有待觀察,存在替代效應(民眾以消費券取代原本要花的現金)、行政成本較高、不得找零限制流通等爭議。但普遍認為在當時的經濟情勢下,確實發揮了一定程度的穩定作用。

  • 當年政府首長:

    • 總統: 馬英九

    • 副總統: 蕭萬長

    • 行政院長: 劉兆玄 (至2009年9月10日)、吳敦義 (自2009年9月10日)

2. 2020年:振興三倍券 (消費券)

  • 發放金額: 民眾支付1,000元,可獲得價值 3,000元 的振興券。

  • 形式: 紙本券與數位券併行。

  • 實施細節:

    • 發放對象: 中華民國國民及具居留許可之外籍配偶。

    • 領取方式: 紙本券可到郵局或超商預購;數位券可綁定信用卡、電子票證或行動支付。

    • 使用期限: 有使用期限。

    • 財源: 編列特別預算。

  • 前因後果:

    • 前因: 主要為因應 2019冠狀病毒病 (COVID-19) 疫情對全球及台灣經濟的衝擊。疫情導致內需消費受挫,觀光、餐飲等產業面臨嚴峻挑戰。政府希望透過「放大效益」的方式鼓勵民眾消費,振興受影響的產業。

    • 後果: 三倍券刺激了一波消費,特別是零售、餐飲等行業。數位綁定雖有推廣,但紙本券仍是主流。這項政策也延續了「以券促消費」的模式,為後續的五倍券奠定基礎。

  • 當年政府首長:

    • 總統: 蔡英文

    • 副總統: 賴清德

    • 行政院長: 蘇貞昌

3. 2021年:振興五倍券 (消費券)

  • 發放金額: 民眾無需支付,直接獲得價值 5,000元 的振興券。

  • 形式: 紙本券與數位券併行。

  • 實施細節:

    • 發放對象: 中華民國國民及具居留許可之外籍配偶,並將2021年底前出生的新生兒納入。

    • 領取方式: 同三倍券,可預訂紙本或數位綁定。新增「家戶共同綁定」功能,一台手機最多可綁定5人。

    • 使用期限: 有使用期限。

    • 財源: 編列特別預算。

  • 前因後果:

    • 前因: 延續 COVID-19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,特別是台灣在2021年5月進入三級警戒,對內需經濟造成進一步打擊。政府希望透過更大額度的振興券,強力刺激消費,協助產業復甦。

    • 後果: 相較於三倍券,五倍券因無需支付1000元而更受民眾歡迎。整體消費商機規模被認為高於三倍券。數位綁定率也有所提升,並搭配了各種加碼券(如好食券、藝Fun券、國旅券等),試圖引導消費至特定產業。

  • 當年政府首長:

    • 總統: 蔡英文

    • 副總統: 賴清德

    • 行政院長: 蘇貞昌

4. 2023年:全民共享普發現金 (普發現金)

  • 發放金額: 每人新台幣 6,000元

  • 形式: 現金(直接入帳、ATM領現、郵局領現、特定偏鄉造冊發放、線上登記入帳)

  • 實施細節:

    • 發放對象: 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(含2023年底前出生新生兒)、各級政府機關因公派駐國外人員及其眷屬、取得居留許可之無戶籍國民、外籍配偶等。

    • 領取方式: 提供多元管道,民眾可自由選擇。

    • 使用期限: 無使用期限(現金)。

    • 財源: 利用2022年稅收超徵,編列《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》預算。

  • 前因後果:

    • 前因: 2022年台灣政府稅收超徵達4500億元,引發「還稅於民」的討論。在野黨及部分民意主張應將超徵稅收直接發還民眾,分享經濟成長果實。此外,也考量疫情後期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通膨壓力,希望透過發現金直接讓民眾有感。

    • 後果: 普發現金因其現金形式和多元領取方式,受到廣大民眾歡迎。它沒有消費券的使用限制,民眾可依自身需求運用。然而,也有聲音質疑其對刺激消費的乘數效應不如消費券,且對於國庫長期財政紀律可能帶來壓力,以及無排富條款對高收入者影響有限等。但作為政府分享經濟成果的政策,其社會意義大於經濟刺激。

  • 當年政府首長:

    • 總統: 蔡英文

    • 副總統: 賴清德

    • 行政院長: 蘇貞昌 (至2023年1月31日)、陳建仁 (自2023年1月31日)

總結來說,台灣政府發放消費券或普發現金的政策,通常是在面對重大經濟衝擊(如金融海嘯、疫情)或有大量稅收超徵時所採取的措施。其目的多為短期內刺激消費、提振經濟信心,或直接將經濟成果分享給全民。雖然每次實施細節和形式有所不同,也伴隨不同的爭議,但都反映了政府在特定時空背景下,試圖穩定社會經濟的努力。

留言